书架
二十四史列传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章【国家希望】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很透彻,也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。商王帝辛也是个可怜的孩子,大凡有理想的人都要忍受孤独和不理解,商王帝辛如果是个没有雄心壮志的人,问题就简单了,只要整日吃吃喝喝,周族打过来,投降做个诸侯也不错,可惜!商王帝辛是个有抱负的人,他的抱负就是为了商朝的再次复兴。
摆在商王帝辛面前的难题就是先对付谁的问题,重量级的对手有:死敌东夷集团、荆楚集团、百越集团、羌人和犬戎。啥?商王帝辛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,周族这么大的威胁都看不到?你以为商王帝辛傻啊,他爷爷的爷爷征伐时,就是中了周族的黑枪而死,从他爷爷开始,周族就开始耀武扬威的吞并其他小国家,不是商王帝辛不想打,他是没有必胜的把握能打过周族啊。
周族从古公亶父的时侯,部落已颇具规模。而且有三子,古公亶父偏爱小儿子季历。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为顺父意传位与季历,自身逃亡荆蛮,与当地本土氏族结合,后为吴国。此时期的周国已经有了“翦商”的想法,吴国的建立则是打算建立西、南两个战略方向的结果。
古公亶父传位季历,季历不仅与商联姻,娶妻商室,还被商王文丁封为“牧师”,成为商王朝在西方最为重要的一位方伯。周此时已是商朝属下一强大方国。虽然关系密切,殷商却总是时刻提防著这股新生力量,周国、吴国也逐渐并吞其他小国家,特别是亲商的诸侯国。最终,商王文丁为扼制周族势力发展,以保商朝地位不受威胁,囚禁了不再那么听话的季历。
西伯姬昌继位后,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及密须等小国,以巩固后方,接着东伐耆国(在今山西长治西南)、又伐邘(即孟,在今河南沁阳),最后伐崇国,深入到商朝势力范围。此时周国已“三分天下有其二”,文王便迁都于丰都(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),准备进取殷商。
面对灼灼逼人的周族,商王帝辛心急如焚,现在开打,是肯定打不过,不是打不过周族,而是打不赢战争。如果单单就商族和周族两家开打,凭商王帝辛的武力值,灭掉周族,那就是小菜一碟,更何况还能占领道义的制高点,可是实际上如果商王帝辛进攻周族,他的死敌东夷、淮夷会蜂拥而至,从背后进攻商朝,商朝必亡。同样周族也不敢进攻商朝,即使灭掉商朝,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,东夷和淮夷马上打过来,周族也会遭遇灭顶之灾。商朝靠周族抵御来自西北方向的羌方和犬戎,这个羌方和犬戎也是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,可见羌方和犬戎的强悍和韧性,周族靠商朝抵御北面的“方”和东面的东夷,而东夷部分部落直到春秋战国时还在和齐国耗着,当时周族和商朝就形成了一个这么个谁都不敢先动手的死结。
商王帝辛如果和周族这么耗着,互相牵制,商朝再延续个几百年也没啥问题,可帝辛不想和周族这么耗着,他想灭了周族,但是在灭周族前,就要解除后顾之忧,就是要先灭掉强大的东夷。
东夷生活区域在今山东、淮河、苏北、淮北地区,是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众多部落、方国的总称。东夷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,东夷文明的许多方面都与中原文明不分伯仲,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,擅长射箭。从帝乙开始,东夷一些部落开始起来向商朝的领土扩张。
商王帝辛开始和时间赛跑,要做大事就要先找能干活的人,找到干活的人先安内再攘外,打垮东夷,再对付飞扬跋扈的周族。
商王帝辛开始找人,大部分王公贵族子弟就算了,每个人吃的是脑满肠肥,愚笨不可救药,帝辛变更了用人制度,重用“小臣”集团,提拔了一批非世官大族的人员,有飞廉、恶来、费中、左疆等。同时,他也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