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二十四史列传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七章【收回国有】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有,这些地方的产权书上都要加盖周厉王的法人大印。其次,将平民私自开垦的农田全部改为“公田”,虽然允许继续耕种,但国家要征收极高的赋税。连底层的平民也不放过,看来周厉王的确贪婪无耻。这么想也没错,怜贫惜弱历来是国人的高贵品格,否则在过街天桥上也不会看到乔装打扮的乞丐大军了。
可惜这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是抒发的有些早了。不要忘了,周代可是中国奴隶社会的最高峰。当我们同情平民的时候,还有一个更值得怜悯的群体,也是最为庞大的社会最低层群体,这便是“奴隶阶层”。这是一个没有人类尊严的阶层,这是一个活人等同于猪狗的阶层,这更是一个毫无生存意义的阶层。自己一切的一切并不属于自己,无论自由无论生命。而平民却大不相同,平民可以种地,可以捕鱼,可以打猎,可以自己享有这一切付出所带来的成果。他们也许是辛勤的农民,也许是刻薄的商人,但他们统称为“平民”。
随着天子政令的颁布,所有的人都在心惊肉跳。那些曾经占有山川湖泊的权贵们,财富如水一般源源不断的流进了自家的口袋。那些辛苦耕种的平民们,哪怕再苦再累,至少也能品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。现而今,这些财富和喜悦却被周厉王独自霸占了。周厉王,在他们的眼中已是十恶不赦的独夫民贼。
周厉王的改革举世瞩目,更是举世震惊。改革的手段很简单,不过是利用至高无上的王权将小规模的垄断个体大口吞掉,以使周天子成为所有资源的唯一掌控者,成为拥有一切财富的“垄断寡头”。但改革家周厉王忘记了一件事情,经济学家荣夷公大概也忽略了,这就是年终的“分红”。毕竟,大家出来混都是为了求财。所有的统治者们一定牢记一条真理,“与民争利”只是国家短期强盛的伎俩,但“让利于民”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王道。
果然,不到一年的光景,分不到天子红利的贵族渐渐没落了,苛捐杂税更迫使平民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的贫农。偌大的镐京城仿佛是烈焰上的一锅热油,愤怒的国人在呼天抢地的诅咒着曾经无比敬爱的领袖,哭爹骂娘的污言秽语在大街小巷中此起彼伏,经久不衰。在西周时期,居住在王城镐京的人们都被称作“国人”,这应该是一个被乡下人百般羡慕的身份,兴许和今天的“北京户口”十分类似。很多书籍在提到“国人”时,总是或多或少的怀有怜悯和体恤之情,仿佛“国人”是被剥削压迫的无产阶级。太泽却不以为然,试问,现而今能在北京的西城宣武买房置地安家落户的,怕大都是非富即贵的名门望族和业界精英吧。反正那离谱的房价儿,小老百姓是连正眼儿瞅瞅的勇气都没有的。
正当所有人都在怨声载道的时候,有两个人却是乐不可支,那便是周厉王和荣夷公。天子的财富在迅速的积累,国家的银库在迅速的充盈。周厉王的改革成功了,最大的功臣当然非荣夷公莫属。终于,曾经站在朝堂角落的荣国国君,第一次和周公召公站到了一起。荣夷公做了上卿,这是天子知恩图报的赏赐。
终于有人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